一張泛黃的報紙,把我們帶回激情如火的年代。那是1964年4月20日,人民日報刊發(fā)長篇通訊《大慶精神 大慶人》。大慶油田,以及那場發(fā)生在松嫩平原的石油大會戰(zhàn),第一次走進人們視野。
時光飛逝,歲月留痕。
共和國不會忘記:三年會戰(zhàn),大慶油田不僅讓中國摘掉“貧油”帽子,而且提供著當時全國51.3%的原油產量,在國家最困難時刻保障了工業(yè)和國民經(jīng)濟體系的運行。
共和國不會忘記:自1976年起,大慶油田連續(xù)27年保持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;自2003年起,又連續(xù)12年保持年產原油4000萬噸以上,有力維護著國家能源安全。
共和國不會忘記:氣吞山河的鐵人精神,是鐵人王進喜縱身一跳、用身體攪拌泥漿的英雄場景,更是那“寧肯少活20年,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”的錚錚誓言……
當年王進喜率井隊從西北來到大慶,一不問吃,二不問住,連珠炮似的問道:鉆機到了沒?井位在哪里?這里鉆井的最高紀錄是多少?
今年是大慶油田發(fā)現(xiàn)60周年。習近平總書記發(fā)來賀信指出,“大慶油田的卓越貢獻已經(jīng)鐫刻在偉大祖國的歷史豐碑上,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已經(jīng)成為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”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,希望大慶油田全體干部職工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大力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不斷改革創(chuàng)新,推動高質量發(fā)展,肩負起當好標桿旗幟、建設百年油田的重大責任,為實現(xiàn)‘兩個一百年’奮斗目標、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!”
我們走進這里,帶著感嘆再次發(fā)出“鐵人三問”,現(xiàn)場聆聽大慶回答。
鉆機到了沒——
隨叫隨到!而且智能化操作,鉆機下方鋪軌道,液壓缸動力驅動頂著鉆機向前“自走”,井隊搬家如履平地;“一趟鉆”給鉆頭裝上“眼睛”,地下可自動拐彎繞過障礙物,在幾千米地下深部1米厚的油層內穿行,指哪打哪。
鉆井不僅智能化,而且全過程體現(xiàn)環(huán)保理念:為防止地下受到污染,工人們在施工地段鋪上多層防滲布;作業(yè)中含油污泥處理后再循環(huán)利用,泥鋪路或墊井場,油回收,水再回注;作業(yè)結束把草籽撒在作業(yè)面上,讓地面復綠。
當年,“頭頂青天一頂,腳踏荒原一片”,打井粗放拼速度;如今,礦區(qū)內生態(tài)作業(yè)、綠色發(fā)展,渠渠相通,湖湖相連,草木葳蕤,作業(yè)井掩映其間,“井在綠中,綠在城中,城在水中”,處處蘊藏著勃勃生機。
井位在哪里——
在海拉爾,在塔里木,在四川盆地……今日大慶,產能空間已不再局限于松嫩平原,勘探范圍擴至黑龍江全境、內蒙古海拉爾、吉林延吉等9個盆地,近年來還通過中石油內部礦權流轉,進入新疆塔里木盆地、四川盆地?,F(xiàn)在,大慶油田登記探礦權面積已達8.7萬平方公里。
在蒙古國,在伊拉克,在南蘇丹……新時代大慶人乘著“一帶一路”東風,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,把業(yè)務拓展到26個國家和地區(qū),覆蓋中東、中亞、亞太、非洲、美洲等五大區(qū)域,實現(xiàn)了鐵人王進喜“把井打到國外去”的夙愿。2018年大慶油田實現(xiàn)油氣產量當量4167萬噸,其中海外原油權益產量達617萬噸。
這里鉆井的最高紀錄是多少——
鐵人當年率隊的1205鉆井隊又創(chuàng)新紀錄,截至8月9日,鉆井總進尺突破300萬米,相當于鉆透339座珠穆朗瑪峰。
這些紀錄與成就,靠的是日益增強的“技術內核”。大慶油田多年來始終堅持以科技創(chuàng)新破解發(fā)展難題。從自噴采油,到用注水技術把油“擠”出來,再到用化學劑把油從巖層孔隙里“洗”出來,陸相油田開發(fā)技術始終處于國際領先,先后捧回3個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。目前,大慶油田已研發(fā)出以提高采收率技術為代表的一整套核心主導技術,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%,高出國外同類油田10到15個百分點。在采訪中,大慶人從管理團隊到科研人員、普通職工都充滿自信。
進入新時代,大力弘揚大慶精神、鐵人精神,大慶人正在用最新科技和有效機制推進“大慶底下找大慶”“大慶外圍找大慶”,力爭實現(xiàn)百年高產穩(wěn)產目標。近日,大慶油田再傳捷報:今年前三季度,大慶油田完成國內外油氣產量當量3250.32萬噸,其中國內原油產量2322.39萬噸,天然氣產量32.41億立方米,均超額完成運行計劃。
風雨一甲子,大慶正青春!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9年10月10日 01 版)